服务咨询电话01085986299
您的位置:首页 >> 营销文库 >> 营销管理

欧莱雅的本土“并购法则”(二)

  据悉,羽西由美籍华人靳羽西于1992年创立,2003年的销售收入达3800万欧元。按此推算,欧莱雅付出的代价达7600万欧元以上。业界人士认为,如果说收购小护士是经过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之后的策略性收购,而牵手羽西则是欧莱雅基于长远战略的一次“防御性”收购。 
  多方面的信息也表明,在收购羽西的行动上,欧莱雅显得“有些仓促”,并没有像收购小护士那样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。然而,这不影响收购羽西的积极意义。这种迅速抢购,在管理上的确存在很大风险,但也更加考验欧莱雅的投资管理能力。 
  从整个化妆品行业分析,近几年来宝洁从日化领域加大力度向化妆品领域倾斜,无疑给了欧莱雅巨大的挑战,玉兰油25亿元的年销售额便是很好的证明。宝洁现在最大的弱点,在于产品线的单薄。如果收购羽西成功,宝洁在化妆品领域的产品线将进一步得到完善,无疑将对欧莱雅构成严峻的威胁。盖保罗认为,并购一个新品牌对欧莱雅而言,关键在于能否拓展欧莱雅的品牌战线,是否符合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。在金字塔式的群体品牌策略中,小护士的加盟,无疑帮助欧莱雅迅速进入了广阔的大众市场;另一方面,也加强了欧莱雅原本比较单薄的深度分销渠道。 
  激活手法之辩 
  每次收购完一个品牌之后,欧莱雅不搞品牌冷冻,而是以最快的速度赋予品牌新的生命力,并引导其以全新的形象进入市场。“收购一个品牌是因为我们觉得它对我们有价值,所以我们不会雪藏并购进来的品牌;相反,我们会融合自己的技术配方重新开发出新产品。”针对业界认为欧莱雅采取并购策略消灭本土化妆品牌的提问,盖保罗如此回答。 
  由于在化妆品市场的中外对抗中,本土品牌受到极度挤压,超过5亿元规模的民族品牌仅北京大宝、重庆奥妮、上海家化等几家,这种规模很难形成竞争力。这给了外资品牌极大的市场空间,也滋生出很多关于外资品牌“消灭本土品牌”的广泛争论。在这一争论上,盖保罗的态度非常鲜明,他认为欧莱雅一直以来都是在采取并购方式激活新品牌,包括过去几宗发生在国外的其他并购。 
  1996年欧莱雅并购美宝莲后,进行了一场彻底的品牌改造,并重新赋予它“纽约美宝莲”的国际品牌涵义;另外,植村秀被欧莱雅并购前也只是一个罕为人知的日本品牌,而现在欧莱雅已经将其推向国际市场,短短几年时间在亚洲市场颇具有知名度,在全球开设了200多家销售终端,成功拓展亚洲16个国家和地区。

·天创主要资深专家
·天创主要服务内容
·天创理念
·案例分享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