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牌整合:海王的难题(四)
第三,保健品行业有个特点,它卖的常常是概念和感觉,它的定价往往与传统企业定价策略背道而驰:它并不是以生产成本为定价的起点,而是以消费者肯为此付多少为参考依据。它的成本也主要是销售成本,换句话说,就是主要都花在广告上了(但高锦民并不同意此观点,他认为知名品牌的规模都较大,它的单位广告成本其实很低)。所以,保健品行业总给人们留下一个低技术、暴利产业的印象。
海王仅仅安心3.15,就足够吗?
显然,要想将保健品做成具有良好美誉度的品牌,关键是企业的信誉。而张思民经常讲一句话:“我每年的3.15睡得最好。因为,我们的产品质量是经受得起消费者检验的。”对海王保健品的质量,张思民可以说算得上是煞费苦心。他不仅在生产上采取了药品生产管理体系,而且,为了保证金樽主原料的天然环保品质,生产基地已经从深圳蛇口、山东荣城、海南三亚三易地址,每次损失至少两千万。为了保证“牛初乳”的品质,海王不惜成本从号称世界最后也是最大的一块天然牧场——新西兰引进原料加工生产。
然而不幸的是,正是这两项产品受到媒介攻击最多。这里我们暂且不去分辨那些攻击是否合理,但至少说明,海王虽然想让自己的保健品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,但的确太难了。因为,这些年消费者早已被良莠不齐的保健品市场搞怕了,真亦假来,假亦真呐。
药品与保健品,捆绑的“夫妻”?
因此,如果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海王的品牌推广,就会发现目前的品牌传播效果并未按当初设计的那样发展。因为,虽然保健品广告传播对品牌知名度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,但海王的品牌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,似乎越来越模糊。尤其海王最早靠开发保健品金牡蛎起家,如今又在保健品市场红红火火,让人误以为海王定位在保健品市场。
海王生物董事长助理张立军告诉记者:海王的市场定位是成为全国最好的医药企业,而不是保健品生产商。因为,从国外健康产业发展历程来看,要想在健康产业立足的话,必须靠医药来发展,才能长成大企业。还没有谁主要靠保健品做大的。但海王作为一个上市公司来讲,既要让企业能长期稳定发展,又要让股东获得当年较好的投资回报。所以,海王长短期利益都必须考虑。